時間:2015-09-25 09:59來源: 作者: 點擊:次
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昨天聽取審議市政府關于北京市2015年預算第二次調整方案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根據(jù)這個報告,北京擬新發(fā)67億政府債券,其中將再安排40億元用于北京新機場征地拆遷。此外,由于生育人口增加、保險政策擴面等因素,全市本年度生育保險目前已收不抵支,將新增7.2億元預算。
根據(jù)報告,財政部核定北京今年第二批地方政府債券置換存量債務額度為503億元,用于償還審計確定的2013年6月30日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中今年到期的債務本金。
此外,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核定北京今年第二批新增地方政府債券額度為67億元,新增債券將依法用于公益性資本支出,優(yōu)先用于保障在建工程項目的后續(xù)融資。
報告稱,考慮到北京新機場是國家“十三五”重大基礎性戰(zhàn)略工程,是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中交通率先發(fā)展領域的重點項目,由于拆遷范圍重新調整和社保繳費標準提高等原因,拆遷資金規(guī)模增加,為解決新增資金缺口,此次安排市級一般債券額度40億元,用于北京新機場征地拆遷工作。
此外,由于領取失業(yè)保險金人數(shù)增加、生育保險政策擴面、生育人群增加等原因,導致今年的失業(yè)保險基金和生育保險基金出現(xiàn)收不抵支的情況,其中失業(yè)保險基金預算支出需增加1.7億元,生育保險基金預算需增加7.2億元,兩項合計增加8.9億元。動用上年結余0.8億元,市級社保基金預算支出總規(guī)模增加8.1億元。
背景
建設新機場要花多少錢
2014年12月15日,國家發(fā)改委下發(fā)《關于北京新機場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同意建設北京新機場。新機場按2025年旅客吞吐量72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00萬噸、飛機起降量62萬架次的目標設計,建設工期為5年。新機場建成后,將成為僅次于首都機場的國內第二大機場。
國家發(fā)改委批文顯示,新機場工程總投資799.8億元,約合首都機場T3航站樓投資金額的3倍。(T3航站樓2004年開始建設,2008年建成,投資金額在270億元左右。)將近800億元的投資包括機場工程、空管工程、供油工程、航空公司基地工程等所有設施在內。
公開報道顯示,北京新機場主體工程征地拆遷的工程地點位于大興區(qū)榆垡鎮(zhèn)、禮賢鎮(zhèn),之前確定的總投資為238億元。
今年5月28日,《北京市2015年預算調整方案》提請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根據(jù)這個方案,今年市政府將拿出30億元,對6個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追加資金,其中北京新機場主體工程征地拆遷生態(tài)環(huán)境項目將追加投入15億元。
此番預算調整,已是新機場工程第二次獲得追加投入。
預算改革
水務局明年試點跨年度編預算
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昨天聽取常務副市長李士祥作的《關于“貫徹落實預算法,推進預算管理制度改革”議案辦理情況的報告》。報告稱,北京力爭在2020年建成全面規(guī)范、公開透明的預算管理制度基本框架,其中涉及面廣、關注度高的行政事業(yè)性收費重點項目收入情況等信息將予以公開,明年將在水務局等部門試點跨年度編制預算。
李士祥表示,將強化全過程預算約束,明年在水務局等部門試點跨年度編制預算,將“以年度為周期”安排預算收支的做法,轉為“以三年為周期”編制滾動規(guī)劃。同時明確預算執(zhí)行“硬約束”,落實預算調整審判制度,年度預算執(zhí)行中除應急支出外一般不出臺增支政策。此外還要實施績效管理及風險控制。
李士祥表示,2016年,北京將把政府預算和部門預決算的基本支出細化公開至經濟分類的款及科目,同時落實政府采購等信息隨部門預算公開工作,逐步將涉及面廣、關注度高的行政事業(yè)性收費重點項目收入情況等信息予以公開,逐步將除涉密部門外所有使用財政撥款的部門預決算全部公開。
對于近兩年的一些重點改革措施,李士祥介紹,首先將選擇部分領域梳理政府與市場的職責邊界,探索運用市場化手段提升公共產品和服務的供給效率。
李士祥特別提到,今年將研究制定公用事業(yè)各領域的政企間事權目錄清單,嘗試建立公益性資產支出、政府購買服務、政策性虧損補貼的分類財政保障機制。
李士祥表示,要聚焦非首都功能疏解、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推動京冀協(xié)同發(fā)展產業(yè)投資基金運作,研究制定本市污染企業(yè)調整退出、京冀協(xié)同開展環(huán)境治理和節(jié)能減排、行政事業(yè)單位和教育醫(yī)療機構外遷等財政保障政策。
執(zhí)法檢查
1094處園林古跡未納入保護
市人大常委會執(zhí)法檢查組關于檢查《北京市公園條例》實施情況的報告,昨天提請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執(zhí)法檢查組發(fā)現(xiàn),全市1094處園林格局及園林要素尚存的古跡未被納入保護范圍,隨時有遭到破壞和永久消失的危險。
市人大常委會執(zhí)法檢查組發(fā)現(xiàn),歷史名園局部被占用的現(xiàn)象仍然較為普遍,歷史名園保護總體規(guī)劃和文物保護規(guī)劃始終沒有得到批準,市級保護面積與應保護面積相差近20%。全市歷史名園保護仍然存在盲區(qū),園林格局及園林要素至今尚存的古跡中,仍有1094處沒有納入保護范圍,隨時有遭到破壞和永久消失的危險。
對此,市園林局表示,目前針對古跡的保護,主要集中在文物古建上,而對山水格局、植物配置、山石、楹聯(lián)、碑刻等諸多園林要素的整體保護缺乏制度設計和支持,歷史文化遺存的保護尚需高度、統(tǒng)一的整體安排、布局。
市人大常委會執(zhí)法檢查組提出,2000年以來,盡管全市公園數(shù)量和開放面積增加了一倍,但公園游客量卻增加兩倍,年接待游客從1億人次增加到3億人次。同時游客分布不均,市屬公園面積僅占全市公園面積的10%,游客接待量卻占35%。
執(zhí)法檢查組建議,在人流高峰時,采取包括價格調控、預約限流等綜合性措施,緩解歷史名園的接待壓力。同時制止城市建設中的貪大求洋,防止對歷史文化的輕蔑,警惕公共資源被強勢擠占。
此外,執(zhí)法檢查組提出,要繼續(xù)解決歷史名園被占用等遺留問題,制定嚴格計劃,抓緊騰退、清理和搬遷,逐步恢復歷史名園的格局風貌和歷史真實性,特別是天壇公園要認真兌現(xiàn)2030年前完成騰退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