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6-13 15:16來源: 作者:佚名 點擊:次
日前,中國軌道交通領域首個經過工程實踐檢驗的建筑信息模型地方性技術標準——《廈門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階段BIM模型交付標準》(以下簡稱“模型交付標準”)通過了專家評審,升級為廈門市地方標準。
“BIM模型交付標準”原為廈門軌道交通集團BIM技術企業(yè)標準體系的一部分,是對軌道交通1號線BIM技術應用實踐經驗的總結,是一個內容全面、條理清晰、易于執(zhí)行和具有前瞻性的技術標準,對促進我市BIM技術行業(yè)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地鐵廈門北車輛基地
據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介紹,BIM技術在廈門軌道交通1號線工程的實踐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為BIM技術在廈門軌道交通工程中持續(xù)推廣應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設計階段,BIM的引入可以有效提高地鐵項目的設計生產率,減少了設計返工與施工中的設計意圖曲解,通過各專業(yè)模型之間的碰撞檢查,提高設計質量。運用設計可視化,直觀設計環(huán)境,從模型中得到圖紙,減少“錯漏碰缺”。利用模型,模擬人員應急疏散、模擬人的視線,體驗標識標線等設計效果。
在施工階段,利用協調好的模型,給出優(yōu)化過的施工圖紙進行施工,模擬機電設備安裝順序,模擬管線安裝順序,避免安裝錯誤,提高機電安裝設計的準確度和效率。利用施工順序模擬軟件,可以剖切任意截面,地上地下剖切分析,模擬施工進度及施工模擬,實現施工進度的管理。通過采用BIM新技術提升項目管理水平,降低工程建設對市民生活的影響,縮短建設工期3個月以上。
在運營階段,運用項目信息集成系統,集成各類相關信息,輔助設備維護管理,對壓力管線等故障進行應急處理。同時可實現查詢重要設備的維護與各項信息、資產信息管理、機房設備查詢與維護、查找故障控制設備等。
什么是BIM?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建立起地鐵建設模型,利用三維模型進行虛擬建造。
據介紹,在以往的地鐵施工中,很多“躲藏”在施工組織計劃中的問題要到工地現場施工的時候才被發(fā)現,這往往會造成整改返工,嚴重制約施工進度。
現在各專業(yè)的施工組織計劃都在計算機里通過BIM“演練”一遍,哪里的施工空間沒有被利用起來,哪個作業(yè)面有兩個專業(yè)在“打架”,哪里的管線碰撞到一起,哪里會阻礙設備的運輸,所有問題都能在電腦上一覽無余。
有何技術優(yōu)勢?
應用BIM技術后,所有現場實施的方案都是經過模擬的“最佳實踐”,施工人員、設備材料、工器具、作業(yè)空間等資源都得以精準配置到每一道工序,大大減少了整改返工的現象。
對設計圖紙進行糾偏、糾錯及優(yōu)化,實現設計少錯化、無錯化,解決機電與建筑結構之間的碰撞問題。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