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告別了前幾日的陣雨,迎來了一個晴朗的好天氣。這是一個特殊的日子,西青區(qū)大寺新家園增添了幾分平日不曾多見的熱鬧,在鞭炮和禮花聲中,聳立的打樁機緩緩打下第一根工程樁,本市“十二五”期間首批公租房建設宣告正式啟動。記者獲悉,此次共有大寺、雙青兩個新家園以及淥水道地塊、志成道地塊和泗陽道地塊5個公租房項目同步啟動,可建設公租房約220萬平方米,屆時可滿足4.8萬戶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租賃需求。據(jù)悉,這也創(chuàng)下了全國目前公租房一次性開工面積最大的紀錄。
作為本市重要的住房保障方式,公租房是政府主導提供政策支持,限定套型面積,通過市場運作向符合條件的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等群體供應的保障性住房,“十二五”期間本市將建設公租房15萬套、675萬平方米。記者了解到,今年開工建設的公租房用地已全部落實,共包括14個項目;按照“小戶型、功能全、質(zhì)量高”的要求,本市公共租賃住房規(guī)劃方案和戶型進行了充分調(diào)查論證,確定公租房戶型面積比例大致為“451”,即37平方米左右的一居室占40%,48平方米的二居室占50%,55-60平方米的二居室占10%。5月末,還將有5個公租房項目開工,可提供約1.5萬套住房;至8月底之前,今年計劃項目將全部進入建設階段。此外,公租房項目的配套設施將同步建設、同步投入使用。
自4月中旬起,本市已有秋怡家園、福橋里和秋麗家園的公租房項目,通過申請審核公示等程序開始陸續(xù)入住。此次公租房項目建設的啟動,拉開了今年保障房建設的序幕。2011年是實施“十二五”住房保障規(guī)劃的開局之年,也是關鍵的一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審議通過的“十二五”住房保障規(guī)劃,今年將新建保障性住房1200萬平方米、19萬套,其中公租房480萬平方米、10萬套,經(jīng)濟適用住房290萬平方米、3.8萬套,限價商品房430萬平方米、5.2萬套。
市國土房管局負責人介紹說,“十二五”期間,本市將進一步完善和優(yōu)化住房保障方式,整合現(xiàn)有保障資源,突出保障重點,通過“發(fā)放三種補貼、建設三種住房”,向不同困難層面的家庭提供住房保障,構(gòu)建起更加完善的住房保障體系。其中,將新建“三種住房”(經(jīng)濟適用房、限價商品房、公共租賃房)40萬套,比“十一五”增加20%;新增“三種補貼”(廉租住房實物配租補貼、廉租住房租金配租補貼、公共租賃房租金補貼)7萬戶,累計享受補貼的家庭達到14.5萬戶,比“十一五”增加93%。到“十二五”末,將累計為83萬戶家庭提供住房保障。
近年來,住房保障工作被市委、市政府列入本市20項民心工程首位,與其他城市相比,本市在保障范圍、保障性住房建設規(guī)模、群眾受益戶數(shù)等方面居全國前列。“十一五”期間,本市共向41萬戶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提供了住房保障,其中新建各類保障性住房2405萬平方米、33.5萬套,發(fā)放租房補貼7.5萬戶;構(gòu)建了由廉租住房、經(jīng)濟租賃房、經(jīng)濟適用房和限價商品房等四項住房保障制度組成的住房保障體系,保障性住房的建設量達到全市住宅建設總量的30%左右。
在各地住房保障實施過程中,資金問題是重要的發(fā)展瓶頸之一。本市通過積極創(chuàng)新投融資渠道,吸引社會資金直接參與保障性住房建設,形成以公共財政為引導的,企業(yè)、金融機構(gòu)、社會多方參與的投融資格局。目前,公租房項目銀團貸款已通過國家開發(fā)銀行總行評審,國家社;鹄硎聲谝矊⑾虮臼泄夥宽椖堪l(fā)放信托貸款30億元,市財政今年提供的15億元專項資金也將陸續(xù)到位。
如今,本市“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場”的住房供應體系正逐步形成。
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寶弟和副市長熊建平出席了昨天的“十二五”首批公租房開工儀式
(責任編輯:建筑小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