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獅身人面像
埃及文物部門這些年有些郁悶,本屬于他們的文化遺產(chǎn)——獅身人面像一再被我們克隆與山寨。去年,石家莊剛復制完,今年安徽滁州又如法炮制。究其原因,又是同樣的說辭——為了建設影視基地。話說回來,就算影視行業(yè)大發(fā)展大繁榮,能否消費得了如此多的影視基地?
其實,對別國標志性建筑進行復制的做法已經(jīng)不是一夜之間就興起的。早在10多年前,地方政府的行政大樓就被設計成美國白宮式,一度頗為流行,不僅如此,有的地方還喜歡跟風,一時間,全國上下,從國內的故宮、金水橋到國外的白宮,從國內的天安門到國外的凱旋門,在被復制的浪潮中無一幸免。這些年,在中央對“奇奇怪怪的建筑”的批判聲中,這股風潮有所收斂,但是山寨思維卻很難扭轉。
可以說,我們早已對天羅地網(wǎng)的山寨產(chǎn)品司空見慣。從手機到“大黃鴨”,從高樓建筑到衣著服飾,山寨、仿制無處不在。就連“康師傅”方便面都會被自己的“孿生兄弟”——“康帥傅”逼仄得啼笑皆非。雖然我們已經(jīng)見怪不怪,不愿斤斤計較,但是看似簡單的山寨文化,實則暴露出整個社會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的弱點。凡事只想走捷徑,不愿意搞一些真正的文化創(chuàng)意,還以為這樣的東西會吸引人。在一些地方,甚至還將其作為有關各方大力推舉的做法,這樣的山寨心理早就應該矯正了。山寨建筑亦是如此。如果一味喜歡抄襲別國的建筑,而忽視本民族建筑的精華所在,那么必會斷送中國傳統(tǒng)建筑文化的特質,使得國內的建筑成為拙劣的異國風情復制品,長此以往,不僅國外建筑精華沒有有效吸取,自身優(yōu)秀基因也會喪失殆盡,最終陷入“四不像”的尷尬境地。況且,如此違背世界公約的仿制,總會遭到維權方的投訴,造成各方利益的喪失,得不償失。更何況,隨著出境游的幾率驟增,國人對仿制名勝古跡的做法并不買賬,從近年來各地微縮版古跡遇冷可見一斑,更何況是出于建設影視基地的目的。殊不知,對影視從業(yè)者來說,拍異國名建筑并不難,還原過去歲月生活場景才是關鍵。
所以,面對埃及文物部門毫不含糊的維權,我們不應覺得“老外就是事多”,而是應該從山寨事件中喚醒國人,不要再沉迷于山寨思維,而應放棄投機取巧的心理,腳踏實地、開拓創(chuàng)新。
(責任編輯:建筑小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