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城市房價調控的壓力越來越大。7月23日凌晨0時24分,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產局等7部門聯合發(fā)布《關于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的通知》,共出臺了包括加強土地市場調控、支持剛性購房需求、完善住房限購政策、加強熱點樓盤銷售管理、規(guī)范新建商品住房裝修行為、增強存量住房交易信息透明度、維護誠信規(guī)范的市場秩序、營造健康良好的社會氛圍、強化屬地監(jiān)管責任九項措施。 南京之外,之前杭州、東莞、寧波、鄭州、深圳等房價上漲的城市已經出臺房地產調控收緊政策。 南京這次的九項房價調控措施中,土地市場調控排第一位,切中了問題的要害。以往事實和歷史告訴我們,在住房供應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時,首先要加大供應土地,并監(jiān)督已經圈地的企業(yè)限期開工,防止炒地皮;其次要加大向當地居民投放保障性住房的力度,防止炒作損害當地自住性購房者的利益。至于游資的炒房,除了政策的調控,政府應提醒投資者風險自負,金融機構更應保持必要的警惕,每一次房地產泡沫至少都會導致上千億的壞賬,這個問題不可忽視,在這里,我們需要提醒的是,土地供應和督促開工,不能是嘴上說說而已,而是要做出來,尤其要督促開工,不能拿地以后“磨洋工”,打擦邊球擠牙膏式地蓋房賣房。對于房價調控,香港在歷史上的教訓是活生生的一本好教材,也是一個歷史的經驗,值得我們去好好了解。 我們知道,1998年以后香港房價出現大跌,大部分觀點都認同是東南亞金融危機所導致,但對1997年香港特區(qū)政府宣布的“八萬五”房屋政策,人們并未深入去了解。 所謂“八萬五”房屋計劃,就是香港特區(qū)府每年向社會提供不少于5萬個房屋單位,2007年后使七成以上家庭擁有自己的住房。 這個政策觸動了地產商們的利益,很快被中止執(zhí)行。 這件事情其實告訴我們,政府部門的政策影響,可能遠大于市場因素。市場化程度極高的香港尚且會發(fā)生這種現象,市場化程度不很發(fā)達的內地,也會難以避免。 從理論和歷史經驗上來說,如果房地產調控政策都能落實到位,投資性需求被限制住了,供應相應增加了,房價至少應該保持穩(wěn)定,而不是劇烈變化。 就政策落實到位而論,我們以為,房地產市場從來不缺調控政策,缺的卻是對政策落實的誠意。這是這一輪穩(wěn)房價、穩(wěn)地價和穩(wěn)預期調控應該認識到的常識。對于過快上漲的高房價,一些城市政府絕對不能認為是好事而暗喜,其實高房價對城市的危害性,也是全方位的。 就此而言,對于房價上漲明顯的熱點城市,起碼要知道每一件事情背后都是一個道理,就是“行到半山須努力,欲登絕頂莫辭勞”。特殊的2020年已經行之過半,下半年,只要我們繼續(xù)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頂住壓力穩(wěn)扎穩(wěn)打,又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房地產調控就會越來越精準。這是一場嚴肅的調控“成人禮”。 (責任編輯:建筑小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