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50上市房企2022年土地儲備22億平方米,37家“縮水”
公司田傲云 2023-05-22 09:39:32 來源:中國房地產網
掃描二維碼分享
謹慎補貨和聚焦核心城市是2022年房企拿地的真實寫照。 剔除仍未發(fā)布2022年年報的恒大、世茂、奧園、祥生4家房企,據記者統(tǒng)計,截至2022年末,TOP50上市房企2022年土地儲備總面積22億平方米,較2021年末下降12%。 其中,土地儲備面積超1億平方米企業(yè)有5家,在5000萬平方米至1億平方米間的有7家,在1000萬平方米至5000萬平方米間的有34家,在1000萬平方米以下的只有1家。 值得注意的是,在拿地布局方面,房企投資意愿較低,拿地增速已放緩;且向核心城市集中趨勢明顯,不再擴充低質量土地儲備。在TOP50上市房企拿地土地儲備增幅方面,僅6家房企拿地增幅在10%以上;整體土地儲備規(guī)模亦出現明顯下滑,總土地儲備保持正增長的房企僅有9家。 為了更好地了解上市房企發(fā)展情況,由中國房地產報推動發(fā)起的“2023第三屆中國上市房企綜合競爭力研究”也已正式啟動,這一競爭力研究將全面展示中國房地產行業(yè)情況與企業(yè)狀況,為企業(yè)發(fā)展提供全面的智力支持。 37家上市房企土地儲備“縮水” 透過TOP50上市房企2022年土地儲備總面積可以看到,碧桂園以2億平方米土地儲備穩(wěn)居榜首,排名其后的分別是保利發(fā)展(土地儲備1.65億平方米)、綠地控股(土地儲備1.57億平方米)、融創(chuàng)中國(1.3億平方米)、萬科(1.19億平方米)。 值得注意的是,除綠地控股外,其余4家企業(yè)2022年土地儲備面積都較2021年有所下降,其中碧桂園、融創(chuàng)中國、萬科降幅超過20%。 另據記者根據2022年TOP50上市房企披露的財報數據統(tǒng)計出《2021~2022年TOP50上市房企土地儲備增速排行榜》來看,2022年企業(yè)整體土地儲備規(guī)模出現明顯下滑,有37家上市房企土地儲備“縮水”。 榜單顯示,濱江、華潤置地、招商局蛇口等7家房企土地儲備下滑幅度在10%以內;中海地產、綠城中國、建業(yè)地產等14家房企土地儲備下滑幅度在10%~20%;禹洲集團、中南建設、中交地產等16家房企土地儲備下滑幅度在超過20%。 土地儲備“縮水”的背后還有房企拿地增速放緩。 在《2022年TOP50上市房企拿地擴張排行榜》上,以碧桂園為代表的部分企業(yè)放慢了腳步,在2021年末土儲規(guī);A上碧桂園2022年拿地增長速度僅為0.3%。 “碧桂園把保交付、保資產、保安全、保信用放在了首要位置,做出了階段性減少投資拿地的決定!北坦饒@集團總裁莫斌表示。 財報顯示,2022年碧桂園共計新獲取9個項目,權益地價約61億元,其中71%分布在二線城市。 也有部分房企選擇暫緩拿地計劃。以正榮地產為例,2022年面對復雜形勢和挑戰(zhàn),正榮地產聚焦“保竣工、保交付”兩大任務;財報顯示,2022年正榮地產共實現70個項目/批次、4.2萬余套新房交付。 億翰智庫認為,房企土地儲備下降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投資意愿下降疊加核心城市去化較快。2021年下半年房地產市場下行,加上預售資金被嚴格監(jiān)管,多數房企持幣觀望,大部分投資力度呈下行狀態(tài)。 聚焦核心城市,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亦有房企在逆勢補倉,不過這都基于拿好地的前提。 華創(chuàng)證券分析師單戈認為,當前市場環(huán)境下,頭部房企向核心城市集中的趨勢非常明顯。從2022年頭部房企拿地金額來看,一二線城市占比達到88%,其中41%集中在長三角,與2021年基本持平;中西部拿地占比則進一步降低至14%。 “且2023年1月份16家龍頭房企僅獲取2宗核心城市的優(yōu)質地塊,反映在當前市場環(huán)境下房企謹慎布局的態(tài)度,不再擴充低質量土地。”單戈補充說。 中海地產管理層也在業(yè)績會上表示,2022年中海地產在一二線城市貨值占87%,未來投資還將進一步聚焦一線二線重點城市,同時,也會在長三角、珠三角的一些重點城市尋找機會。 莫斌表示,2023年碧桂園已經重啟拿地,整體投資方向將圍繞人口流動、產業(yè)布局、經濟基礎、供需情況等核心變量進行優(yōu)中選優(yōu),重質輕量,聚焦一二線核心城市!巴ㄟ^新增土儲布局調整,碧桂園計劃用3~5年時間,將公司一二線對三四線的貨值比例提升至50%對50%,用優(yōu)質土地資源支撐公司未來穩(wěn)健發(fā)展! 此外,2022年拿地積極但整體土儲面積下滑的華發(fā)股份管理層也表示,房企向產品力要效益,且不再“多點開花”式地布局,積極向一二線城市“換倉”。 但在拿地金額方面,與2020、2021年相比仍保持低位,剔除未公布拿地金額的16家房企,僅招商局蛇口保持正增長,同比增長14.16%。 從拿地金額來看,有5家房企拿地金額超過500億元,保利發(fā)展以1613億元高居榜首;華潤置地、中海地產、廈門建發(fā)、招商局蛇口緊隨其后,分別為1442.3億元、1208.7億元、1030.25和766億元。 隨著房地產開發(fā)增量業(yè)務迎來天花板,也有房企在開發(fā)之外布局代建業(yè)務,開拓新的增長曲線。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已有60余家品牌房企涉足代建業(yè)務,設立代建平臺公司,以搶占代建市場“藍!。其中不乏碧桂園、龍湖等新入場的頭部房企。 2022年,沒有新增拿地的金科地產卻在發(fā)力代建業(yè)務。財報顯示,2022年,金科地產新增代建儲備建筑面積約82萬平方米,代建儲備建筑面積約 600 萬平方米,代建儲備貨值約 500 億元,其中一二線城市項目占比52%。 此外,廈門建發(fā)也表示在增強招商局蛇口安全邊際,優(yōu)化庫存結構的同時,要大力拓展代建業(yè)務。財報顯示,2022年,廈門建發(fā)房產和聯發(fā)集團新拓展項目 58 個,新增代建面積 249.84 萬平方米,教育、產業(yè)園、醫(yī)療、大型公建等領域齊頭并進。 機構負責人張凱表示,在市場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下,房企更偏好于投資這類“類代建”的無風險、低收益地塊,預計后續(xù)將有更多地方國資的地塊引入市場化運作房企代建或聯合開發(fā)。 (責任編輯:建筑小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