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3-23 08:47來源: 作者: 點擊:次
馮永晟(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zhàn)略研究院能源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
談交易中心首先需明確這個中心組織的交易性質,盡管區(qū)分維度眾多,不過最基本的是長、短期的電能交易。從兩大交易中心的定位中,在可預見的將來,其只能承擔非短期電能交易,因為制度基礎、市場狀況和組織能力尚不足以支持組織短期交易,因此,交易中心只能定位于跨區(qū)域的長期電能交易。
然而有意思的是,競爭性電力市場中,集中式的交易中心主要是為了組織短期交易,組織遠期電力交易不必然需要所謂“交易中心”。可能有人會說,西北歐成熟電力市場的大量遠期電力交易不都是在交易中心完成的嗎?但需要解釋的是,在遠期交易問題上,電力與普通大宗商品并無本質區(qū)別,這里,電力的技術特性并不會構成實現交易的物理約束。電力的遠期交易跟其他普通商品一樣需要的是市場搜尋與交易匹配,在這一過程中,交易者在選擇交易方式,即自主搜尋、尋求中介還是進入交易所時,其所關心的主要是組織交易的成本。很明顯,集中式的交易中心會幫助交易者節(jié)省大量交易成本,因此他們會選擇進入交易中心。
以英國為例:
實際上,對市場交易的放松管制才真正開啟了市場化進程,而長期的自由主義傳統(tǒng)和成熟的交易中心制度,只不過輕而易舉地把電力作為了一種新的交易品種而已。但放松管制的根本作用還不僅于此,單純的遠期交易無法有效引入競爭,這一市場因為信息問題和流動性限制,其價格無法準確反映真實電力成本,因此,標志電力市場化進程的核心政策是現貨市場的建立。
以美國為例:
一方面從理論上講,電力競爭因電力的特殊性,而使得供求雙方即使面對面直接交易也不會自然形成有效競爭,而必須通過系統(tǒng)運營機構來實現潛在競爭收益,因此可以說,無現貨便無競爭,更準確一點則是,無實時便無競爭;
另一方面,從美國的實際來看,美國過渡到競爭性市場的重要標志同樣是現貨市場的建立,當然這背后是電力現貨定價與現貨市場理論在美國的創(chuàng)立與繁榮。